不仅仅是一场比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差点忘了自我介绍,我叫Thomas,来自香港。我很开心能在 这个十月获得几天假期去德国,去Essen桌游展,去参加《卡卡颂》的国际比赛!比赛在周日举行,经过前三天的东游西逛狂扫桌游之后,我终于等到了这个令我激动不已的时刻。
从小学起我就开始玩《大富翁》,那个时候刚刚学到了正确规则却很难于找到玩伴,后来接触到第一款德式桌游《卡坦岛》,而我第一次接触《卡卡颂》却已经是高中时候的事了。说实话,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游戏有何过人之处,直到4年前第一次参加香港赛,才突然发现两人版的《卡卡颂》博弈成分如此之高。
言归正传,接着来说今年埃森的这次《卡卡颂》世界大赛。
一般来讲,要参加这一比赛都要先找当地的《卡卡颂》商报名,官网上也会公布各地负责预选赛的公司名称。当然,能找到的前提是真的举办了预赛,因为那些商未必每次都会办。
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国际赛了,一共有2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参加。当然,主要都是来自欧洲国家,亚洲就只有我和一个日本的哥们儿。比赛采取瑞士制的方式,初赛6场,前4名胜利场次最多的玩家进阶决赛。所谓瑞士制,就是说预选时依照胜利场次来排名;如果平手则比较二人遭遇时候的胜败,胜者排名在前;如果还平手就比较预选赛中的总得分,高者排名在前。
我的第一场比赛在早上十点半开始,对手来自芬兰,比赛一开始,果然对手出手如电想也不想,真不愧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不过我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限时规则,每场只有15分钟思考加放版图,用光时间就自动判负,这让我很不适应。结果第一场就这么稀里哗啦地败下阵来。根据瑞士制的规则,后面我就要去参加下游比赛,可对手亦然强劲。也都是那种胸有成竹、雷厉风行的做派,用快速的动作以求给对手最大的压力。最终我好不容易拿到了3胜3负的成绩,这对我来说已经相当满足了。
所有对手中,最特别的就要数一个德国人了。比赛的时候,他一边放版图还一边拿笔记本记下两边的分数。等比赛结束还和我讨论刚才比赛中的一些行动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真是精益求精得让人佩服。
压轴的决赛开始的时候,所有其他的选手和观众都已经围在屏幕旁边,观看赛场上奥地利选手和捷克选手的巅峰对决。因为决赛不限时,所以双方都下得小心翼翼,以至于最后主办方不得不延长了时间才算完成。结果是,捷克人以三分优势拿到了冠军。
虽然今年的比赛中我没能走得太远,但我仍然觉得有莫大的收获,因为在这里才真正体验到了桌游比赛的技术含量和对手的强大实力,世界赛就该是这个样子,不是吗?如果可以,我希望来年再战,同时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亚洲国家的选手参加,让我们身边的人们了解,桌游原来是可以这样玩的。
透视每个运动员的背后,都必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陈燮霞的十年励志,小将郭文?的心无杂念,柔道选手冼东妹的艰难复出,美国男篮“梦八”的志在必得,中国女足的顽强拼搏。当然还有土耳其举重运动员、雅典奥运会冠军塔伊兰,3次试举失败后对杠铃的深情一吻,女子十米气手枪亚军俄罗斯名将帕杰林娜与铜牌得主格鲁吉亚的妮诺萨卢克瓦泽在领奖台前主动相互拥抱,并送上“奥运之吻”……这些精神都难能可贵,奥运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当一个人已然到达某个顶峰,自然是要?I卫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I卫一块金灿灿的奥运金牌谈何容易,再加上心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杜丽就被这样的重重障碍挡在了本届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的奖牌门外。
卫冕失败了,伊人含泪离场,她哭得那样伤心,可全国的观众哪一个不是这样?哪一个不在为杜丽而惋惜呢?当我知道杜丽还参加了女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的比赛时,我先是一喜,又是一忧。喜的是杜丽在本届奥运会上还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忧的是距下场比赛只有4天了,杜丽能调整好心态,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吗?
这次,杜丽又落泪了,但是,那是胜利与喜悦的泪水!是的,杜丽她成功了!她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她重新登上了顶峰!时间,心态都不是问题,永不言败才是真正的意义!这就是杜丽向我们诠释的奥林匹克精神!
曾轶可,一个超可爱的女孩,在2009年的夏天,带给我们一次强烈的娱乐风暴。曾轶可,一个在百度搜索量据增的女孩,在2009年的夏天颠覆了我们的审美观念。这个夏天要问快乐女生中最火的是谁?曾轶可。喜欢曾轶可,喜欢她的天真烂漫。喜欢曾轶可,喜欢她的纯真无邪。喜欢曾轶可,喜欢她的绵绵之音……喜欢一个人,不仅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优点,同样喜欢她的缺点。
在2009湖南卫视的快女舞台上,曾轶可的风格无疑在众多快女中是独树一帜。她用她独特的绵羊音向我们诠释着九零后。
她从大学请假参加的快女,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神话般的闯进全国十强,不少人对她嗤之以鼻,不少人不能接受她的唱功,不少人大骂曾轶可唱歌走调,让她滚回家去吧!可是九零后是个性的一代是充满着神奇与玄妙的一代,她是一个女孩仅仅比我们大一两岁的女孩,她站在娱乐的风浪尖上,承受了太多太多本不应该承受的嘲讽、唾骂、鄙夷。是的,应该打不垮她,她反而愈挫愈强,不得不向这坚强的女孩致敬!
再说她的创作能力很强,她改过的一句歌词,赢得了评委老师的大加赞赏,这是毋庸置疑的。快女这个舞台是个多元化的舞台,创作好的一样可以驰骋,如果仅以唱功论英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看快女吗?曾轶可的许多原创作品诸如《狮子座》《最天使》《还能孩子多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耳目一新。
曾轶可的遭遇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所谓爱“亦可”,恨“亦可”她的演唱遭到了不少人置疑,比如包小泊,在比赛中全程黑面的他没有给曾轶可一点好评,他甚至上演了一出离席门,好一句:“她留,我走!”可最后他还不是乖乖回评委席了。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曾轶可,曾轶可也受到了一些评委的热捧,诸如沈黎辉、高小松、黑楠。前两位一开始就喜欢曾轶可,而黑楠仅仅是评了一场比赛就对曾轶可赞赏有加,当曾轶可遭遇淘汰,他一句豪言:“她走,我不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人家真的没再当快女评委。曾轶可是本届人气最高的选手,她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是的,曾轶可走了,在快乐女生十进七的比赛中,她不敌潘辰,憾负淘汰,可是她仅仅是离开了快乐女生的舞台,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比赛结束后,她应评委高小松的邀请去录制唱片,高小松当她的制片人…可以说,在快乐女生的舞台上,曾轶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轶可,加油!加油!你是最棒的,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你是永远的快乐女生!加油!
“要学会面对生活,面对失败、成功……”这些话已经在我们耳边想过一遍又一遍,但是,我们做到了吗?
在学校刚刚结束的篮球比赛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学会了些面对。
我们的第一场比赛打得非常激烈。我们各自站在各自应站的位置,准备好迎战。随着一声“嘟——”的哨声,比赛开始。我们队抢到了球,她把球传到前锋手中,前锋刚准备投球,不好,球被对方抢到。我们两个后卫一个人挡一个人抢,顺利的把球传到中锋手中,中锋一边拍球,一边跑步,又将球传到了前锋手中。前锋一跃,球进了。一阵欢呼声涌起,像浪花一次次拍打着水面。我们的第一场比赛胜利了!
第二场比赛,我们因为大家的配合,也胜利了。
比赛结束,大家高呼“胜利喽!胜利喽!”我们的脸红通通的,心里火辣辣的,当然也是喜洋洋的。像太阳,像鞭炮,在“噼里啪啦的”响着。
面对。成功,我们是那么快乐、自豪。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打赢了两场比赛,却不知,那骄傲的藤蔓也在我们心中发了芽。
第三场比赛,也要开始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比赛,更是一场谦虚与骄傲的对决。比赛开始。她们防住了我们的前锋,使得我们失去了好几个投篮机会。比分渐渐拉开,我们也渐渐着急。最终,骄傲胜利,我们也输了这场比赛。
我们红着脸,心里泛着苦涩,像一个有了蛀虫的红苹果。“嘀嗒”,一颗颗泪水打下,打在了我们的脸上,也渗进了心里。
面对。失败,我们只有悲伤。是吗?是否还有些反思,有些喜悦啊?反思,是不是骄傲开出了花?喜悦,我们学会了面对——不应只用泪水来迎接失败。失败是经验,是勇气。失败越多,离成功就越近。
我曾见过: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他从公园的长椅走到一棵树下。他摇摇摆摆地走去,刚走了两步,就摔在了地上。他没有哭,而是用他那含着泪水的眼睛,望着长椅上的妈妈。接着又转过去,继续走。可是,他走了三步之后,又摔倒了。这一次,他迅速地站起来,径直向大树走去。终于,他不知跌了多少跤,成功了。他自豪的站在树下,向妈妈笑笑,两颗黑宝石般闪闪发亮的眼睛里,装满了勇敢和坚强。
面对。连一个小男孩都能这么面对挫折,我……
无论电子竞技作为人们的一种休闲爱好,还是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赛事永远是电子竞技的核心,高校电竞也不例外。
无论是参赛选手的非职业化,还是学生对于赛事的认知。单单从一方赛事和三方赛事这个角度去分析高校赛事是不合适的。考虑到高校电竞平民化的特点,也许将关注的点移到高校赛事的BaaS模式上,或许更有意义。
BaaS,全称为:Business as a Service。这种模式是“免费模式”的一种进化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所有的产业都应该变为服务(非服务业),利用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积极的影响,再利用这种积极的影响驱动消费者消费。目前这种想法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完成由免费到收费的转变。Zappos的例子更是表明,一家企业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过分优质的产品,反而优质的服务会让你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通过对高校赛事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到BaaS与高校赛事的内在关联性。首先,通过对众多学生的采访,笔者了解到:高校赛事被大家接受的原因在于参赛的队伍来自自己所在的大学。这意味着高校赛事与传统赛事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传统赛事吸引用户,驱动用户消费主要依靠内容,说白了,就是有观众喜欢的知名选手参赛,同时比赛的内容异常精彩。可是高校赛事中的内容相比于传统赛事来说,参赛选手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赛事的内容远谈不上精彩,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此时情感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内容所起的作用。
因此在内容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执行方提升赛事带给学生的服务。虽然服务这个概念往往是模糊的,但是在笔者看来,用以下三点就可以概括:办比赛的学生可以得到足够的支持,参加比赛的选手能够顺利地进行比赛,观看比赛的学生能够舒适地观看比赛。这就是赛事要提供给学生的服务。
而目前的高校赛事则同时缺少上述三个方面的服务。
以笔者前段时间现场观看的一场高校网吧赛事为例:在网吧赛中,笔者看到的是一排排5连坐的比赛专用机器,没有隔音房;空气中弥漫着严重的烟雾,观赛的人依靠在选手的沙发旁,“费力”地支持着同学或者朋友所在的队伍。最重要的一点是,执行人员不专业导致比赛进行得不顺畅,不仅仅是不准时,遇到一些问题时,也总会发生争执,最后的结果也不尽人意。
这些在职业比赛中已经很好地被解决的问题,之所以还困扰着“学生赛事”,是因为执行方并没有认识到赛事是一种服务,事先也不会想到这种细节。赛事仅仅被当做是一次次推广营销活动。在这种观点下办比赛,长此以往必然难以吸引到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赛事的“承办主体”需要改变
目前的高校赛事,无论是一方赛事还是三方赛事,其通用的模式是,主办方拉投资,承办方落地执行,高校社团负责宣传和吸引观众。这种模式直接复制于职业赛事,却多了高校社团这个环节。考虑到前面提到的高校赛事与职业赛事的不同,也许赛事的“承办主体”需要改变。
在通用的模式中,我们发现,高校赛事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小Q同学的遭遇。学生满怀热情的承担起赛事在校园内的宣传引流工作,最后却得不到事前承诺好的报酬,一次次地被“利用”,被当成廉价劳动力。对于赛事的落地宣传,执行方做的也仅仅是出钱雇学生摆几张桌子在校内,拉上横幅,摆上易拉宝,拍几张照片向甲方公司交差。
所以,执行方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高校赛事整体上在参赛服务与观赛服务上与职业赛事存在巨大差距,使得学生对高校赛事越来越失去信心,高校电竞的发展也逐渐与外界脱节。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变赛事的承办主体,不论是主办方还是执行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二者只是提供必要的支持,弥补资本与专业上的不足。
前两年UCI欧文分校的高校星际争霸赛也许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在争霸赛创办初期,由于有诸如普林斯顿、麻省理工这样的顶级名校的加入,参赛学校的数量迅速达到了44个。当比赛的主页建设好之后,参加的学校数达到了144个,五个季度之后参赛队伍的规模达到了320个。在几届线上比赛之后,举行了线下比赛。超过5000名的用户同时在线观看了线下赛事,而且一个周末的总浏览量达到了25W。对比与Twitch上排名靠前的主播的几万人同时观看,这个数字的意义非常明显。不仅仅学生会给予高校赛事极大的关注,社会上人也同样在关注高校电竞。
UCI欧文分校高校星际争霸赛的成功也许反映出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观点。这个赛事的策划和执行大部分由学生完成,暴雪只是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出于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荣誉感以及电竞玩家之间的、学生之间的认同感,学生“主办”的赛事往往更能吸引到学生的参与。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当时参赛的一支队伍需要驱车10小时来到欧文分校区参赛,而一同前来的不仅仅是参赛选手,更有教练、策略师等。所以,当承办的主体发生变化时,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结果。出于对电子竞技的热爱以及前面提到的认同感等,学生作为执行方往往会物尽其用,他们知道参赛者和观赛者的真正需求;也不会敷衍了事,因为他们在产出自己“消费”的产品。出于这种机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原有办赛模式中主办方、承办方、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也轻而易举地解决。
既然前面提到了成功举办高校星际争霸赛的社团---欧文分校的电竞社团,那么电竞社团对于高校电竞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
社团是高校电竞的土壤
任何一款电子游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款电竞游戏,除了游戏本身的因素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形成了关于该游戏的玩家社区。比如DOTA2的玩家被称为刀狗,英雄联盟的玩家被称为撸狗,暴雪游戏的玩家被称为暴狗。尽管这些名称并不雅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名称得到了这些玩家的认可,并愿意传承下去,甚至背负上这一名称所带来的“责任”。
玩家社区使得相同游戏的玩家获得彼此的认同,形成了相应的社群文化,并不仅仅是宅。这种社群文化在商业运作之下就成为了电竞衍生品开发的基础。所以,高校之所以被称为最肥沃的电竞土壤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可以更简单更快速地形成玩家社区,而达到这一目的所借助的手段,则是最常见的社团――电竞社团。
社团内同学之间的认可实质上就是形成社区所需要的玩家之间的认可。同时,社团内的信息交互能力也支撑着玩家社区的不断成长。这是社团与社区的内在联系。
社团与社区的外在联系则是,社区或者说电子竞技可以依靠社团完成对自己的宣传,并组织相应的活动。高校星际争霸赛的例子也表明了,社团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高校电竞的“主宰者”。
社团举办的这些活动因为承载着电竞的理念从而被玩家认可。这就起到了两种效果,一方面使得社区的凝结力更强。另一方面,则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电子竞技,被感染并加入其中。
尽管目前电竞社团的生存状况并不良好,诸如成立社团的申请不被通过,社团举办活动受阻等情况仍然存在,但是相比于前些年来说,情况无疑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随着主流社会开始关注电竞,电竞整体的认知正在一步步改变。就如同笔者采访的一位电竞社团现任社长说的:“越是年轻的学校领导越容易接受电竞,社团开展活动也相应容易得多。这两年的情况也在好转,只是赶不上外部的潮流。”
社团的价值将随着高校电竞的发展进一步放大
考虑到电竞才刚刚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意图在短时间内让电竞被主流认可无异于天方夜谭。但眼前的困难并不代表没有未来,回顾电竞的发展,已经发展壮大的电竞也不是一路都一帆风顺,即便在今天,出具规模的电竞仍显脆弱,更何况处在发展初期的高校电竞。LCL、CUEL等大型赛事的举办也标志着曾经与外界发展脱节的高校电竞正在迎头赶上。
职业化的电竞是一种运动,平民化的电竞应该是一种爱好,一种休闲。随着高校电竞整体的发展完善,电竞社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不仅仅在于为电竞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电竞社团可以对电竞概念进行更好地普及,吸引更多地人群关注电竞,爱好电竞,进一步推动电竞平民化、生活化的进程,热爱电竞的学生也不再被人误解为网瘾少年。从这个角度看,电子竞技整体面貌的改观依赖于高校电竞的发展。
同时,社团举办的赛事可以让更多有天赋的玩家展露头角,让更多喜爱的玩家参与其中。作为一种历练,对于以后想从事幕后工作的学生来说,电竞社团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实习。一个理想的状况是,有志于从事电竞行业工作的学生通过学校举办赛事积累经验,而电竞社团与外界厂商、执行公司的合作,使得电竞社团可以向外界推荐有能力的学生。社团推荐+自我经验的丰富+外界的认可,一个垂直的职业通路构成了。
对比电脑没有普及和网络条件不好的电竞发展早期,现在的大学生享受着优质的网络和极高的电脑普及率。而主流的接受必然带来高校电竞环境的改善,这些优秀的内外因素必然使高校这片最肥沃的电竞土壤结出丰厚的果实。
当然,逻辑上虽然是这样的,但落实到实际时,赛事这一阶段又是不可逾越又不得不考虑的。
赛事的体验仍需改善
当下的高校赛事,虽然数量众多,但无论是一方赛事还是三方赛事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尽管这些不足都有其背后的原因,但还是严重影响了高校赛事的发展。比如,由于报名人数众多,高校赛事往往选择线上选拔线下争夺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不可避免的引发了线上代打,这种行为使得学生即便想消费,也失去了消费的信心。而在线下的名次争夺中,时常发生的是奖金拖欠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消耗了高校学生的热情。导致一些赛事参与的人越来越少,能吸引到的人也越来越少。
而在观赛的体验上,在对学生进行采访时,一个细节让笔者印象深刻。在谈及某个比赛的时候,一位学生说道:“主办方提供了大巴车,早晚接送,所以去的人特别多。”可见,赛事的内容虽然谈不上精彩,但主办方贴心的服务还是打动了这些学生。这里面的道理也并没有多高深:传统赛事依靠优秀的内容吸引观众主动参与,在今年LPL春季赛的一场比赛中,由于现场设备出问题的缘故,比赛一直进行到晚上11点多。彼时已经没有了地铁,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只能选择搭乘出租车回家。可是在场的大部分观众并没有选择离去,而是坚持看完比赛。LPL代表了中国英雄联盟的最高实力,而这些最优质的比赛内容形成了驱动玩家的动力。高校电竞失去了外部驱动学生的能力,却可以利用服务从内部驱动学生。当这些学生的观赛习惯被养成之后,也就进入了马云所说的“免费的就是最贵的”的阶段,赛事的变现也有了观众基础。
高校电竞影响的,不仅仅是高校
现在的赛事数量相比于前些年大幅提升,但是赛事的根本还是服务。专业赛事也一直在解决诸如赛程是否准时、转播是否流畅、规则是否公平等问题,高校赛事中也同样存在,如果说高校电竞的发展与外界脱节的原因之一是高校的内在原因,那么另一个原因就是赛事执行者对于高校赛事的不重视。这种不重视说到底是对消费能力偏低的学生群体的不重视。而这种不重视可能会产生颇为严重的后果。
从宏观的角度看,电子竞技近两年发展顺畅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电竞发展早期的爱好者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些人的话语权逐渐变重,从根本上推动了电竞的发展。如果高校电竞的发展停滞,那么带来的必然是下一波社会中坚力量对电竞支持的减弱,而这对于电竞的发展来说,可能是致命的。